大豐集裝箱運輸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堆場自動化技術:
設備升級與布局優化:大豐港區建成了以“自動化軌道吊 + 無人集裝箱卡車”為基本布局的自動化集裝箱堆場。配備了軌距 40 米、起重量 41 噸的雙懸臂軌道式龍門起重機,大幅提高了堆場的裝卸作業能力和空間利用率。通過對傳統堆場的改造升級,在不大量增加建設成本的前提下,實現了堆場作業的高度自動化,綜合成本較新建堆場降低 70%。
多技術融合與精準操作:綜合運用 5G、自動化控制、北斗定位、數字孿生、智能一體化 TOS 等技術,進行多要素、多維度融合。借助“5G + 北斗 + 高精度地圖”定位技術相融合,實現了集裝箱作業全過程應用,助力設備實現厘米級精度操作,構建了安全、流暢、穩定的運行環境,抓箱效率提升了 35%以上,堆場設備整體作業效率可提升 30%。
2. 智能監控與管理系統:
遠程監控與調度:建立了中控室遠程監控系統,操作人員可以在中控室遠程監控堆場的所有作業情況,對自動化軌道吊、集裝箱卡車等設備進行實時調度和控制。實現了“一對多”的設備遠程監管,一名操作人員可以同時監控多臺軌道吊,未來甚至可實現 1 人遠控 6 臺軌道吊同時作業,降低了人力成本,改善了作業環境,提高了生產安全水平。
智能照明與節能管理:對堆場照明系統、配電房等設施進行智能化管理。采用 LED 節能燈具,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根據實際需求自動調節照明亮度和開關時間,在滿足作業照明需求的同時,實現了綜合節電率 15%。
3. 信息管理與數據交互技術:
智能一體化操作系統:擁有智能一體化的操作系統,能夠對集裝箱的裝卸、運輸、存儲等環節進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和跟蹤。通過與港口的其他信息系統(如海關系統、物流管理系統等)進行數據交互和共享,實現了集裝箱運輸的全程信息化管理,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大數據分析與預測: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集裝箱運輸的業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,包括貨物流量、運輸時間、設備運行狀況等,為港口的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。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預測,可以優化堆場的布局、設備的調度以及運輸線路的規劃,提高港口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。
4. 新能源運輸設備的應用:
電動集裝箱卡車:積極引入新能源電動集裝箱卡車,減少了傳統燃油卡車的尾氣排放,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。同時,電動卡車的運行成本相對較低,有助于降低港口的運營成本。新能源電動集裝箱卡車與自動化堆場的配合,實現了綠色的集裝箱運輸作業。
其他新能源設備的探索:除了電動卡車,大豐還在探索其他新能源運輸設備的應用,如氫能燃料電池驅動的運輸設備等,為未來集裝箱運輸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5. 創新的操作流程與方法:
“一二一二”操作法:項目技術創新小組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梳理流程關鍵點,研究出了獨具特色的“一二一二”操作法,即“一看二確認、一停二慢”操作流程。這一操作法為安全完成各項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,提高了自動化堆場的運行效率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風險。
持續的流程優化:不斷對集裝箱運輸的各個環節進行流程優化,通過對作業流程的簡化、合并和優化,減少了作業時間和人力成本,提高了整體的運輸效率。例如,在集裝箱的裝卸環節,通過優化裝卸順序和操作方法,提高了裝卸速度和準確性。